2016成都创新创业金融论坛暨第四届产业与金融专
发布时间:2017-06-07 点击量:91
2016成都创新创业金融论坛暨第四届产业与金融专题论坛
立足中国西部,聚焦产业与金融,2016年11月4—5日,天府金融论坛——成都创新创业金融论坛暨第四届产业与金融论坛在成都市郫县菁蓉镇召开。论坛上来自政、商、学界的与会嘉宾分别就“全球视野下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暨区域产业与金融升级”、“‘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暨区域经济战略机遇”、“创新创业与创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企业的转型升级”、“第四次工业革命暨商业模式的重塑”五个分论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和诠释。
闭门会议:全球视野下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暨金融如何助推菁蓉双创
闭门会议:全球视野下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暨金融如何助推菁蓉双创

2016年11月4日晚,会议围绕“金融如何助推菁蓉双创”核心主题召开了圆桌论坛闭门会议,来自国务院相关部委、监管部门或金融机构的专家、领导、业界大咖纷纷献智献策。
分论坛一(一):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暨区域经济战略机遇
11月5日,天府金融论坛——成都创新创业金融论坛暨第四届产业与金融专题论坛开幕式由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锡良主持,中共郫县县委书记、博士杨东升,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尹庆双,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苟正礼在论坛上致辞。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尹庆双致辞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尹庆双为大家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的悠久历史,在90多年的办学历史过程当中,铸就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当中也是以经济管理为基础,金融为重点的一个办学格局。

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发表演讲
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指出,创新需要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善于学习人类文明中一切积极的成果。创新要遵循经济规律,不应当盲目的跟风和蛮干,也不要有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创新它的成果要经过实践和市场的检验,创新成功者固然可喜,但失败者众多,要鼓励试,允许错,宽容失败,对尝螃蟹者应给予鼓励,要给予失败包容,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在发展的道路上、创新的道路上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演讲
葛剑雄教授从历史看现在,给我们提示了“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跟政府风险,我想对我们推进“一带一路”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大的启示。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地方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在当今的世界这样一种复杂的环境里面,怎么管控好风险,注意好风险。
分论坛一(二):创新创业与创投
分论坛一(二):创新创业与创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
支持双创金融应更多向中小企业侧重
在赵昌文看来,中国经济经过了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结构调整与动力转换的新阶段,在产业的升级转型中,金融则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并购重组的金融支持,而推进去产能的工作和国际产能合作,则需要多边金融机构发挥作用。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则需要发展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
在金融对于双创的支持上,赵昌文则表示,目前很多地方推出的支持和引导双创的金融政策持续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应通过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与创新生态,更多地向中小企业侧重,让中小企业有更多机会成长,通过研发与创新,实现由小到大,“研发是把资金变成技术的过程,创新则是把技术变现的过程,整个双创的链条都是在制定金融政策时需要考虑到的。”赵昌文表示,从金融支持创新的角度来说,要更多地考虑整个创新生态,特别是对于中小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这样就能够为新生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助力,形成规模效应,更好地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分论坛二(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企业的转型升级
支持双创金融应更多向中小企业侧重
在赵昌文看来,中国经济经过了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结构调整与动力转换的新阶段,在产业的升级转型中,金融则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并购重组的金融支持,而推进去产能的工作和国际产能合作,则需要多边金融机构发挥作用。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则需要发展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
在金融对于双创的支持上,赵昌文则表示,目前很多地方推出的支持和引导双创的金融政策持续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应通过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与创新生态,更多地向中小企业侧重,让中小企业有更多机会成长,通过研发与创新,实现由小到大,“研发是把资金变成技术的过程,创新则是把技术变现的过程,整个双创的链条都是在制定金融政策时需要考虑到的。”赵昌文表示,从金融支持创新的角度来说,要更多地考虑整个创新生态,特别是对于中小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这样就能够为新生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助力,形成规模效应,更好地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分论坛二(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企业的转型升级


南湖互联网金融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
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也是西南财大毕业的。”谢平对成都感情特殊,此次来蓉,他带来了对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议。
“发展要靠真正的金融业和科技产业,科技产业必须有PE、金融,银监会也提倡银行和贷款和股权投资可以联动。”谢平介绍,目前上海已经有银行开始开展投贷联动,“所以说金融产业和科技产业是真正可以促进发展的产业,是经济的推动力之一。”
“成都现在正在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重要。这个基础设施除了交易平台以外,债券市场尤其是征信系统、法律法规很重要。”在谢平看来,政府需要建立对当地金融事业很有意义的诚信基础,“比方说大数据,现在金融教育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靠大数据来解决,靠征信系统来解决。”
分论坛二(二):第四次工业革命暨商业模式的重塑
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也是西南财大毕业的。”谢平对成都感情特殊,此次来蓉,他带来了对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议。
“发展要靠真正的金融业和科技产业,科技产业必须有PE、金融,银监会也提倡银行和贷款和股权投资可以联动。”谢平介绍,目前上海已经有银行开始开展投贷联动,“所以说金融产业和科技产业是真正可以促进发展的产业,是经济的推动力之一。”
“成都现在正在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重要。这个基础设施除了交易平台以外,债券市场尤其是征信系统、法律法规很重要。”在谢平看来,政府需要建立对当地金融事业很有意义的诚信基础,“比方说大数据,现在金融教育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靠大数据来解决,靠征信系统来解决。”
分论坛二(二):第四次工业革命暨商业模式的重塑

第四次工业革命暨商业模式的重塑有六个核心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控制技术、机器人、新能源、产业与并购基金。

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李维萍
“谈到商业模式,原来讲的商业模式是我能为你做什么,现在都是我能和你一起做什么,其实有很多模式,不管什么模式,你一定要有产品,一定要有生产力,一定要能卖钱或者产生价值,从大数据来说尤其如此。从一个方面来谈,我原来做金融衍生品,后来又开始做证券和债券,最近对信用风险、信用评级更感兴趣,在做这方面工作。所有的融资投资都是解决风险问题。怎么对风险进行评估?怎么对风险进行评价?我们推出的东西,也在跟锦江区金融局和其他的合作谈,想做一些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希望大家多参与和多提意见,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平台,就是很多人想到的第三方评估系统,困难是第三方评估系统没有资信,所以要政府介入和参与作为保障,同时你这个平台除了为中小企业投资和顾问以外,还要为投融资机构做很多中小企业感兴趣的风险和回报分析。我很多年前做了一项研究,在国际金融杂志发表了,提出了多维评估系统。除了政府参与、中小企业参与、投融资参与,几方共同参与以外,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和学校、学术这些团队共同参与,这样可能能把一件事做好。”
发力多层次资本市场 助力更多川企做大做强
“金融要发展,人才是重要的资源,可以看到的是,成都在如何留住金融人才方面成效显著。”徐洪才在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发展金融业的优势之一,就是院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一方面,在政府部门对产业的布局和规划下,金融机构能够清晰地看到成都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也就能够精准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此,金融机构以及高端金融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更容易在这里生根发芽。另一方面,成都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机会。”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也已建立起川藏股交中心、金交所、农交所、天府商品交易所等交易机构现有要素市场。徐洪才表示,除了进一步推动现有市场做大做强外,成都还应该充分利用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以及境外的资本市场平台,助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将其输送到已有的资本市场中去,通过上市公司的并购、整合、重组,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产业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进行合作。” 他特别强调,成都应在学习上海等金融中心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实现差异化定位和发展。
对于金融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他建议,要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对企业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但是,仅有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愿意并且有能力的金融机构来提供相应服务,因此需要发展直接融资,尽力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规范自身治理,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地满足金融机构在提供资金支持方面的要求,同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来提高与专业金融机构的沟通效率。
“金融要发展,人才是重要的资源,可以看到的是,成都在如何留住金融人才方面成效显著。”徐洪才在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发展金融业的优势之一,就是院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一方面,在政府部门对产业的布局和规划下,金融机构能够清晰地看到成都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也就能够精准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此,金融机构以及高端金融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更容易在这里生根发芽。另一方面,成都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机会。”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也已建立起川藏股交中心、金交所、农交所、天府商品交易所等交易机构现有要素市场。徐洪才表示,除了进一步推动现有市场做大做强外,成都还应该充分利用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以及境外的资本市场平台,助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将其输送到已有的资本市场中去,通过上市公司的并购、整合、重组,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产业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进行合作。” 他特别强调,成都应在学习上海等金融中心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实现差异化定位和发展。
对于金融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他建议,要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对企业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但是,仅有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愿意并且有能力的金融机构来提供相应服务,因此需要发展直接融资,尽力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规范自身治理,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地满足金融机构在提供资金支持方面的要求,同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来提高与专业金融机构的沟通效率。
当前,成都市正处于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不久前,刚刚闭幕的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按照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对成都提出的“抓住六大历史机遇、完成六大历史任务”等一系列重大要求,确立了“一个目标、五维支撑、七大任务”的“157”发展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10家,吸引“创客”约30万人,创业投资机构30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平均每天新登记357.76户企业。今年1-8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5万家、增长31%,其中,新增科技型企业916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5470亿元。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发展、城市转型的新引擎、新动力。
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10家,吸引“创客”约30万人,创业投资机构30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平均每天新登记357.76户企业。今年1-8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5万家、增长31%,其中,新增科技型企业916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5470亿元。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发展、城市转型的新引擎、新动力。

金融创新驱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正成为引领我市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要素。2015年开始,我市全面启动经济证券化行动计划,资本市场实现迅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取得开门红,上市公司数量、“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等重要指标创历史最好成绩。
截至2016年9月末,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6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181家,均居中西部首位。1-9月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企业284家,总数达674家;全市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635家,基金规模达376.87亿元,预计实际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今年6月,我市推动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成都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启动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母基金),预计带动设立子基金超过20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过万亿;2016年以来,成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9月末,全市直接融资规模达3520亿元,占比46%,位居中西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