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数字经济(中国·成都)峰会
2017数字经济(中国·成都)峰会聚焦数字经济与中国未来
12月16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委会共同承办的主题为“数字经济与中国未来”的2017数字经济(中国·成都)峰会在成都郫都区隆重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侯云春,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筱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四川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文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盛毅,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刘锡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姚枝仲,科大讯飞消费者BG副总裁李剑锋,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张新宇,成都市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中国数字经济50人智库秘书长、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荣等来自全国数字经济领域的权威领导、顶级专家、知名企业家齐聚郫都区,共话数字经济,共谋美好未来。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这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崛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2017数字经济(中国·成都)峰会在蓉隆重召开,致力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本次峰会包括2017数字经济(中国·成都)峰会开幕式和高峰论坛两大板块,包含了圆桌论坛、开放会议和闭门会议等多种形式。
中国数字经济50人智库揭牌成立
中国数字经济50人智库由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小平故里书院等协同设立,聚集了来自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和商业领域的数字经济研究和实践的中坚力量。峰会首先举行了中国数字经济50人智库揭牌仪式,由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刘锡良教授任联席理事长;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教授任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陈鲸院士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教授任研究委员会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荣先生任秘书长。
2017数字经济(中国·成都)峰会和闭门会议对“数字经济与中国未来”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以全球性、前瞻性、启发性和思辨性的角度对“数字经济与中国未来”的主题进行了政、产、学、研、金的深度研讨,其真知灼见和思想成果,将影响数字中国的发展趋势。
重量级嘉宾呈现思想盛宴
在开幕式的过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侯云春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信息中心主任孙蔚敏研究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筱柳女士、西南交通大学徐飞教授、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文胜先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刘锡良教授、中国工程院陈鲸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谢志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研究员、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先生、科大讯飞消费者BG副总裁李剑锋、磁云科技董事长李大学等多位嘉宾在主论坛上围绕中国数字经济发表精彩演讲。
随后,峰会圆桌论坛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的主题展开,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主任孙蔚敏研究员、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张新宇、中国工程院陈鲸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李国斌先生、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胥和平先生等重量级专家进行深度探讨。
中国的数字经济走向何方?这一命题,在2017数字经济(中国·成都)峰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侯云春认为: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谁重视数字经济,谁就把握了现在和未来。他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数字经济已经体现出比重大(占GDP的30%)、增长快(去年增速18.9%)和贡献大(超过70%)等三个特征。随着数字经济在各个领域更广泛的应用,技术创新的要求就会越来越迫切,技术创新的作用就会越来越重要。在发展数字产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技术创新和市场模式的创新这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既要高度重视发展数字产业,更要重视把数字产业和传统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数字产业、大数据在各个领域,各个产业的广泛而深入,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促进产品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工信部信息中心主任孙蔚敏表示:数字经济是弯道超车的一个很好的机遇。具体来说,数字经济可分为三个载体:一个是数字政府,一个是数字企业,一个是数字社会。从今年开始,国务院主导的政府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共享的工作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各部委都在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平台,数据要进行交换,并向社会共享。这也是数字政府实现精准服务的基础。说到数字企业,我们在实行工业互联网的战略,要对传统企业的网络包括设备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改造。通过智能制造,促使传统企业转变为数字企业。数字社会则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目前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做推进数字社会的行为。具体到郫都区的数字经济建设,孙蔚敏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表示:第一,应该加快布局信息安全产业,安全是很关键的问题。工信部今年9月与北京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北京市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园,为全国树立样本;第二,加快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与各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目前郫都区已经被评为国家首批的双创基地,有50多个孵化器,1000多个项目,这些创客可以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第三,吸引更多高精尖的人才,包括院士,千人计划人才等,建议郫都区加快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文胜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数字经济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数字经济布局,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我国作为世界互联网大国,数字经济引领全球。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同比增长18.9%,占GDP比重达到30.3%。我国虽然比美国近50%的规模还存在差距,但也说明我们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增速平缓,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77%,占GDP比重达到23.4%,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即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发展融合性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共识。
四川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近年来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不断夯实信息产业基础,扩大信息消费,数字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四川省2016年数字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5.13%,这个数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的3.65%,同时据《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显示,四川省互联网数字经济总量位居榜单第七,领先中西部地区,增速位居第四,仅次于福建、广东、湖北,呈现出总指数领先中西部,分指数超全国均值的特点。四川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四川省数字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四大特色:一是发展资源性的数字经济,包括大数据,包括整个的数据的内容。第二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或者说数字经济的产业,主要是电子信息和软件——5G、信息安全等。第三就是融合性的数字经济,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第四是发展服务型的数字经济——动漫、游戏等相关内容为主体的产业,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筱柳女士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承担了“五中心、一枢纽”的城市功能。构建西部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在成都市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成都确立了城市未来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成和谐、宜居、高品质的城市。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并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本世纪中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行列。成都一直重视新经济和新动能的驱动,郫都区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首批双创基地,具有示范性,也体现了创新性。成都大力发展六个方面的新经济的产业类型:数字经济、创意经济、绿色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以数字经济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表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今时代最大的潮流无疑就是数字化。数字化时代的四个支撑,就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已经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第二是网络化,世界的万世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当中。现在的00后、10后是网络时代的公民或原住民,与之相对应的80后、90后是互联网的移民,60后、70后叫做互联网的难民。这些难民、移民和公民用手机的方法都不一样。难民是“”一指禅“”,这个移民,80后、90后怎么玩手机,是二指禅,而我们的原住民、公民怎么玩,只能倒过来横着玩的。不接触网络的人只能被时代所抛弃。从交通的角度看,传统的六种类型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空路、邮路、管道运输。现在6+2变成8,新增的两类一个是天路,一个是网路。第三是智能化,就是人工智能。2016年被誉为人工智能元年的标志事件就是阿尔法狗赢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然后今年阿尔法元赢了阿尔法狗,阿尔法狗固然厉害,把世界围棋冠军打败了。可是阿尔法狗也是在充分的学习、吸收有史以来的人类所有的棋艺,通过自己的钻研,叫无师自通。“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人开发的人工智能,而是由人工智能开发的人工智能”,这是我觉得人工智能最伟大、最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人类感到有压力的地方。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刘锡良教授在演讲中表示,现在的银行越来越难做,我们的资本市场也很难做,难在金融创新的不足,跟不上产业更新、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的金融创新跟不上,我们就可能面临金融危机。在这个数字新经济到来的时候,中国的金融该怎么发展,创新,需要我们的金融业态去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新课题。刘锡良认为应该主动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监管制度,重新认知新的金融风险。只有这样,我们的金融市场才可能蓬勃发展。如果不能创新,不能适应新经济的发展,金融就很可能经历一场危机。要避免,就要创新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和创新制度。
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先生表示:数字经济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本质是一种创新经济,核心是立足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消费生产、交换等环节中融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广泛应用。郫都区自古创新基因发达,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2016年,郫都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郫都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实力强劲,2017年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郫都区创新活力强劲,科教资源丰富,常年在校大学生25万。以菁蓉镇为核心,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双创格局基本形成。郫都区雄厚的产业经济实力和独具魅力的科研教育资源,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杨书记还指出,郫都区开展知识产权改革试点等各项改革,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研发平台、开发共享、创新科技金融等平台建设,形成了对创新至关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成了市场主体活起来、科研潜力奔起来、技术资本连起来的良好氛围。郫都区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是四川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成都市电子信息主体功能区,依托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终端、网络通讯等重点产业。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张新宇主任在论坛中表示:思想和数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越交换、越流通、越增值。第一,中国从人口的红利时代进入了数字红利时代,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第二,成都的产业结构和成都的文化基因,有利于新经济的成长。第三,如果把城市看成一个共享的平台,那么就要有共享的价值,因此需要政、产、学、研、金等各界的合作来共同塑造城市价值。政府的角色也应从管理型政府向协同治理型政府转变。
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创新浪潮中的最热门领域。美国做人工智能系统的创业公司,从2000年以来在数量上增长了14倍,已达到700家左右的规模。风险投资对人工智能新创企业的投资,从2000年初的不到1亿美元的规模,到现在每年超过3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在硅谷,前几年的热词是大数据,而目前则是人工智能,在国内也是这样的一个趋势。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齐头并进,不管是论文的发表,还是VC的投资,都出现了指数级的增长,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郑路教授还分析了我国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优势和挑战。并指出中小企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为中国打造未来的超级B2B企业创造了广阔前景。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是信息的不对称,数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数字经济将有利于提升市场和经济的效率。数字经济对经济学理论也构成了一些重大挑战,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强调禀赋论。一个国家要有更多的资源,企业有更多的资源,才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第二次经济学革命以需求为导向。要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更好的生产。数字经济也许会推动经济学理论进入第三个时代,重新回到供给决定需求,供给创造财富,或者说供给与需求更好地融合和匹配,更有效率地创造财富。
中国数字经济50人智库秘书长、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荣先生认为:秉承协同创新的精神,中国数字经济50人智库的生态圈建设,应借助于政治的力量、产权的力量、科学的力量、管理的力量、资本的力量、中国梦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及社会资本的力量来协力打造。
数字经济助力中国经济转型
下午,数字经济峰会以“高峰论坛”的形式继续进行,企业高层和专家学者进行对话,以演讲交流的形式产生思想碰撞,讨论如何推动中国经济成功转型。
分论坛一由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胥和平先生主持,对“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探讨,胥和平指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产业结构在优化,增长动力在转化。企业要研究人工智能的技术如何落地,怎么把人工智能的技术,人工智能的产业,人工智能的改造融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的态势。
参与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陈鲸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汤大权教授、清华经管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主任文钧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李阳阳教授、图灵机器人CEO俞志晨、蚂蚁金服集团高级顾问马天平、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中心主任郑路教授、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谢鹏等专家学者。
分论坛二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教授主持,主题为“全球视野中的新经济与新金融的融合发展”, 由中国文化促进会执行主席蔡宜乔将军、峨影集团总裁向华全先生、西财智库CEO、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汤继强教授、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长高志凯博士、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涛教授、成都德同银科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兼CEO李农、易选股金融智能证券董事长易欢欢、小牛资本吴可迪先生、清数科技董事长赵勇博士等多位嘉宾深入交流。
本次峰会汇集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知名学者、商界精英,围绕数字经济的定义、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开展讨论,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提出了大量具有洞见的建设性意见。本次峰会将有利于推动成都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全面、坚实的智力支持,并倡议以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共同体”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